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科技创新】我校受邀参加第十六届中国大连国际海事展览会

发布时间:2024-11-01 13:51:36 发布人:唐振东  

10月30日,第十六届中国大连国际海事展览会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举办,本次展会以“汇聚产业链成果•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海事产业链上下游,搭建技术交流、产品展示、成果交易的对接合作平台,赋能海事产业链提质升级。我校受邀参加大会开幕典礼等系列活动,并将代表性成果通过独立展位的方式参展。

我校副校长赵友涛在开幕典礼致辞时表示,当前,正值辽宁转身向海、加快振兴新突破的攻坚阶段,更是大连推进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实现“两先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本届中国大连国际海事展览会为海事产业链发展搭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是响应国家战略、助力辽宁振兴、服务大连发展的重要展示和务实举措,可谓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会议期间我校与中国船级社大连分社举行船用新技术产品认可框架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双方将在概念认可、原型认可、系统集成认可和实船应用认可等船用新技术产品认可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中国船级社大连分社产品处处长肖凤珂为我校轮机工程学院颁发船用在线式滑油污染物智能监测系统认可证书,该系统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对滑油污染物的实时、在线监测,从而提高船舶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我校代表性成果通过独立展位的方式参展。

参展成果介绍:

1.零碳港口能源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针对港口能源低碳化技术的重大需求,马相坤教授团队构建了港口“风光氢储”多种清洁能源的智能微网系统以及多能互补能量管理系统,研制了港口装备集群生产作业与能效提升的协同优化技术以及能量回收控制技术,重点突破了大规模、高安全、长寿命的长时液流电池储能技术。该成果能够满足港口“储-运-加-用”的能源需求,实现港口碳排放量的下降以及运营的提质增效,为实现“零碳港口”提供技术保障,创新推动我国港航的绿色安全发展,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全海深系列科考绞车系统

深海科考绞车系统用于深海调查仪器的吊放和回收,是科考船的基本配置。在“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李文华教授团队联合企业成功研发国内首套全海深地质绞车系统,最大工作水深达11000多米,首次实现全海深地质绞车系统在7762 米深度取得样品。研究团队已完成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联调工作,即将随船开展海上试验,为我国海洋科考事业“走向远洋、走向深海、走向极地”提供可靠保障。

3.高品质航海模拟器

高品质航海模拟器系列产品包括全任务船舶操纵模拟器、雷达模拟器、ECDIS模拟器、GMDSS模拟器、交互式拖轮模拟器等,系统功能满足STCW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培训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评估规范》中关于船员培训与评估的要求,其中全任务船舶操纵模拟器通过了挪威船级社最高等级(A级)认证。产品满足多种业务培训需求,如船员培训、引航员培训、VTS操作员培训、GMDSS无线电操作员培训,以及其它特殊业务培训,还可用于港航工程论证、智能船用设备测试验证等科学研究。

4.微流控藻类活性现场快速检测设备

微流控藻类活性现场快速检测设备,为国内唯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压载水快检设备,开创性提出了单微藻相对荧光产量比率表征细胞活性的理论,建立了微藻活性荧光表征模型,首次探明了单微藻细胞介电特性及交直流介电泳细胞运动控制机理,提出了基于光流控芯片的微藻细胞精准操控及分析方法,有效解决传统赤潮藻检测通过显微镜进行人工辨识时耗时费力、难于准确判定藻类活性及种类的问题,实现了港口水域赤潮藻自动分选、活性定量检测与智能识别。

5.国内首艘燃料电池游艇“蠡湖号”

我校研究团队依托多年来的研究积累,先后解决了船舶氢气加注、氢气瓶组轻量化、涉氢安全设计、船用燃料电池系统设计、船舶混动系统设计等技术难关。在此基础上设计的燃料电池游艇船长13.9米,采用70KW燃料电池及86KWH的锂电池组成混合动力,设计船速18km/h,续航180km,可载乘员10人。船型及动力等接近于国外的对标船型,而对于电动船最为关键的续航指标已略有优势。通过试航验证了燃料电池作为船舶动力的实用性,船体运行过程平稳、安静、舒适,也证实其在游艇等对体验感要求较高的船型上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